医疗健康产业不仅关乎国际民生,也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全球化、高科技化、高效率化、前端化是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走向。就在最近,第二届医疗健康产业峰会在上海举办,聚焦“医疗·科技·未来”,与会嘉宾分享自己行业内的观察、实践与思考。
对于跨国药企来说,降本控费、带量采购确实带来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中国市场有更大的机会。在现场,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带来了自己的观点,“当下政府对医疗行业、大健康产业重视程度史无前例,我们发现了特别多的机会特别多。”
张轶昊表示,数字化转型现在是整个行业里面最热门的一个话题。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地方是避免纸上谈兵,真正聚焦在数字赋能,“纸上谈兵我们自己也犯过错误,吃了很多亏,故事讲的很好,但是落不了地。数字赋能核心是解决中国医疗行业面临最大挑战。我认为,主要有两大挑战——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生能力的提高。要从智能临床角度,用人工智能(AI)软件解决重症监护、智慧手术室、智慧介入平台解决问题。检验一个数字化或者AI公司好不好唯一标准,就是你能够额外挽救多少个病人生命,能够额外帮助医生节省多少时间,能够额外帮病人节约多少等待时间。真正的医疗数字化和AI如果能够解决这三个问题就够了。”
赛富投资基金合伙人鲁勖也认为,数字化医疗赛道投资正当时。如何能让有限资源去匹配不断快速增加的医疗需求?只有靠提高效率,重整流程和引用更创新的技术,才能使让资源更高效地服务更多大众。效率从哪里来?效率是科技的沉淀。用信息化数字化医疗手段改造医院的流程,使它变成真正的互联网医院、物联网化医院,才能提高诊疗效率,才能使得我们就医体验变得更好。”
鲁勖表示,经过其团队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分析,落地场景集中在四个大的赛道。一个是围绕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医院建设的评级标准和指南,围绕三位一体的医院建设,把医院真正建设成智能化医院。第二个是在现有信息化改造后会获取大量数据,数据的采集、分析、清洗、开发、利用,医疗数据行业是未来更大的一个落地场景。第三个是院外体系,药品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商品,原来的流通体系有很多固有的顽疾,流通环节过多,希望借助互联网手段,能够颠覆原来的药品流通方式。院外药品流通,以及院外医保保险发展,都是数字化医疗带来更新的市场机会。第四,AI技术发展惠及到医药行业。无论从药品研发,还是CT上的天眼,都是用智慧医疗,用人工智能手段,去提高行业的效率。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为加快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最近,上海出台《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年度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孙金云看来,上海在政策引导上有这样几个方向。首先是制药企业要加强研发,把重点放在创新药上。例如,明确提出要“便利研发”,加强创新产品研发支持,对1类新药分阶段择优给予支持。其次,支持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第三,鼓励生态合作。“政府鼓励加强基础研发,创新药研制,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同时完善整个生态圈合作,化竞争为合作。企业应该看清楚这三个路径,尽早动手顺应大势。”
本次峰会由复旦大学EMBA医疗健康产业协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大健康创业与人才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复旦大学MBA医疗健康协会(筹)、明博医疗健康俱乐部、聚贤荟医疗行业俱乐部共同协办。
作者:唐玮婕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