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机场不同跑道的气流也会有细微变化?人工智能“深入”航空气象领域,发现分秒之间的差异都会大大影响飞机的起降;碰到突发路况,究竟是人脑快还是机器快,人工智能“深入”汽车产业,正帮助智能驾驶变得越来越安全。
人工智能被列入上海“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力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人工智能融合产业发展将是未来产业升级的关键,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动能。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以下简称“上交会”)开幕在即,今天的探营活动走进与智慧交通相关的人工智能企业,提前揭秘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智慧气象精准辅助机场调度
在眼控科技三楼的智慧航空气象办公空间里,大屏上的六幅动态气象图瞬间吸引了记者的视线,有传统的物理气象图,也有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气象图,每幅图的时间和空间颗粒度各有高低,最精准的一张智慧航空气象图就来自眼控科技,它已在上海两大机场使用。
这张智慧航空气象图能精准到什么程度?眼控科技高级副总裁车健介绍,传统的天气临近预测只能描述一个区域上空是否有降雨、雷暴云、大风、冰雹等对流天气,但通过企业给出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精准到同一机场不同跑道,甚至探测出同一条跑道前后两端的细微天气差别,这对于机场调度而言十分有用。
在旁边的显示屏上,一个可以缓缓转动的3D预报模型也相当吸睛——它能够直观展示出气象的空间结构,看到雷暴云的生长和消散过程。车健表示,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机场飞机起降频繁,在高密度的流量下,对高精准的气象服务有高需求,包括空间方位、空间高度以及时间频率,“传统的预报模型更新频率是5分钟,而现在的模型可以做到秒级反应,可为调度员提供更清晰的决策依据。”
据悉,眼控科技联合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在2019年建立了全国首家航空智慧气象创新中心,共同探索出AI对流临近天气预报系统、低云低能见度智能监测及预警系统、地面观测智能辅助系统等解决方案,现已在华东空管局等数十个单位提供应用服务,并与国家气象中心合作为2022北京延庆冬奥会提供气象技术服务。
车辆比对从1小时缩短至10分钟
路况千变万化,人工智能也能识别吗?纽劢科技的一段视频演示就揭秘了自动驾驶汽车的“脑路图”:车辆行驶在高速路上,正前方的车辆以红色方框作为提示,其他车道上的车辆则以绿色方框显示。这时,一个白色方框从屏幕左下方冒出来,出现,变道、超车,一气呵成。
“这幅画面模拟了自动驾驶过程中‘汽车大脑’的物体识别、判断轨迹,根据测算,人工智能的识别能力可比人脑快0至2秒,以确保在无人驾驶情况下的行车安全。”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一技术将在本届上交会期间亮相。
人工智能落地,这些年与汽车行业的结合越发紧密,无论是智能汽车本身,还是对于道路车辆的管理,都可依靠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提高效率。在智慧交通领域,眼控科技联合了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建立全国首家AI+道路安全监管创新中心,目前已为全国160余家交警部门、200多个车管所、3000家车辆检测机构、2亿全国车主提供智慧道路交通综合解决方案。
“以前车主去车管所办理业务,光是做车辆比对就需要1个多小时,而现在只需不到10分钟,这背后就是从人工审核到人工智能辅助审核的效率提升。”车健介绍,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车型、车牌、车轮、车灯、进气格栅等信息可在瞬间识别,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据悉,第八届上交会将于4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主办方透露,AI算法、集成电路等仍将是技术创新领域的焦点。
作者:徐晶卉
编辑:张天弛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