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初房屋征收决定出炉,到今天旧改达标生效,竟然不到一个月,实在太快了!”住在北外滩的陶美英今年67岁,正在家整装打包,“太开心了,‘踮着脚尖’期盼的新居梦就要实现了!”今天(1月28日),地处北外滩核心区域的东余杭路(二期)、余杭路旧改项目分别以99.36%和 99.33 %的房屋征收签约率,达标生效,5000余户居民即将告别手拎马桶、弯腰爬楼的日子迎来新生活。
“旧改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我们采用升级版‘组团打包’模式,再度跑出旧改‘2.0版’加速度,新年首月就完成了全年一半的旧改目标。”虹口区旧改指挥部负责人介绍,今年计划上半年完成北外滩地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年完成全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旧改任务,旧改征收不少于10000户,而今天生效的两个旧改基地的旧改户数就占了“半壁江山”,并都以99%以上的签约率高比例生效。
升级“组团打包”模式,27个月的工作量压缩到3个月完成
此次生效的东余杭路(二期)旧改项目,由虹口区79、93、103、104、108、109六个街坊“打包”组合,涉及居民3583证、3887户;余杭路项目则由虹口区50、52、73三个街坊“打包”组合,涉及居民1046证、1228户。两个基地中的不少房屋都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化程度高,居住面积狭小,厨卫设施简陋甚至没有。近年来,眼看周边“拎马桶”的居民相继成功征收,这里的居民们一直在“踮着脚尖”盼望早点旧改。
1月5日,这两个项目同时张贴房屋征收决定,启动第二轮方案征询签约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生效的两个旧改项目采用了升级版“组团打包”模式,实现了虹口区旧改史上又一个“第一次”——将9个街坊“打包”成2个项目同步启动、同步推进,期间继续采用两个征收事务所共同协作的“赛马机制”,由虹房集团、北外滩街道抽调人员下沉增援,合力将原本27个月的工作量压缩到3个月完成,取得了“十四五”旧改的“开门红”。
去年,虹口区在实行“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旧改新路的基础上,创新旧改机制,通过将多个小街坊集中启动、集中推进的“组团打包”等极具虹口特色做法,跑出旧改加速度。其中,以“组团打包”模式完成旧改的东余杭路一期,是全市“十三五”以来体量最大的单个旧改项目,当时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原本耗时至少18个月的工作量。
党建引领,以“管家式”服务赢得居民支持
“旧改工作没有‘暂停键’,只有‘加速键’。”虹口区旧改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在推进过程中,工作人员坚持党建引领,在旧改基地开设了标准化党群服务站,并在“党建+”创新组织设置的新模式下,打破地域、隶属、行业、身份等壁垒,积极开展政策宣传,以“管家式”服务赢得居民支持。
北外滩街道兆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黎这次成了一位居民的“受托人”。这位居民长期定居国外,受疫情影响无法及时回国签约,出于对居民区党组织的信任,她请王黎代为签约。原来,该居民的母亲生前在居民区独居时,居委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经常上门嘘寒问暖,后来母亲去了敬老院,居委干部仍不时提供热心帮助。正是平时的积累,让两者产生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鱼水深情。王黎说,在按规定走完相关程序后,她时常会同经办人与代签居民沟通联系,讲解相关政策,最终协助该居民成功签约。
居民心心念念盼旧改,可一旦旧改真的来了,由于房屋认定、家庭分配、个人期望值等各种因素,一些居民变得犹豫不决、观望等待,旧改也被称为“天下第一难”。在周家嘴路786弄三多里,部分居民期望值过高,与评估人员争吵声不断。得知这一情况后,虹口区旧改指挥部牵头搭建平台,召集区第二征收事务所、物业公司、居民代表三方进行面对面沟通。按照房屋产权目录和现行征收政策,对居民提出的问题一对一进行解释和说明,逐渐解开居民心结,获得理解认可和配合,最终实现72证居民100%签约。
针对老城厢困难人群多、人口老年化程度高等问题,工作人员依据不同街坊特点,主动上门讲解签约流程,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保护对象提供一户一方案、一户多方案的服务。
另外,工作人员不放松疫情防控。比如,在进入接待场地时,居民必须测温、佩戴口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旧改基地提前做好工作预案,推行“预约制”调解、“分组式”摸号、“分时段”签约,办公场地每天消毒两次;工作人员积极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非接触”工作方式开展“一对一”沟通、服务居民工作,提高签约效率。
市政协副主席、虹口区委书记吴信宝出席了旧改生效揭牌仪式。
作者:单颖文
摄影:叶辰亮 单颖文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周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