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城市微更新更有魅力?旧工厂可以通过怎样设计焕然一新?这是两岸青年设计师最关注的话题。今天,由台湾青年设计师实践发展基地、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路街道、上海市台协长宁区工作委员会举办,上海马克沪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创意无界,融合共生”城市微更新两岸青年设计师分享荟举行。此次分享荟是台湾青年设计师实践发展基地“两岸青年创新同行计划”2020年重要交流融合活动之一,来自两岸青年设计师、文化商业团体代表共同交流经验。
1000天,这是长宁区武夷路微更新的“时间轨迹”,武夷路所在地区城市更新发展规划及商业前景也贯穿今天的分享。华阳路街道书记陈颖介绍,武夷路微更新在设计初定下了四块目标:功能齐全,可以满足各类生活群体需求;颜值要高,不仅有街区打卡点,也要有居民区网红点;包含温度,居民能够在建筑中体会到上海温度;流量不断,有更多人愿意走进其中。
在了解相关背景后,台湾设计师秦嘉远也为武夷路微更新“建言献策”。他认为,可以更加周到考虑以人为本的设施,而绿化也可以更加多元化,同时选择机关或者公共建筑的阳台以尝试垂直、空中绿化。“武夷,可以谐音为五种适宜,即宜居、宜养、宜商、宜赏、宜游……我们可以思考更多类似这样的创新概念。”他还分享了其他城市微更新案例经验,譬如台中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就从酒厂“变身”为有文艺范儿的地标。
华阳路街道书记陈颖、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华霞虹、台湾设计师颜呈勋、喜布工作室创始人贾布进行了“创意无界,融合共生”主题圆桌论谈。两岸项目团队对“安心颐养”适老化居家改造(刘家昌(台湾))、“友好街区”武夷路519弄弄口功能性改造(王涛,李捷(台湾))、“美好生活”华院邻聚荟公共空间微更新(陈嘉炜)三个案例进行了融合实践经验分享。曾多次被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邀约参与住宅空间改造,被称为有温度的“空间魔法师”,来自台湾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史南桥进行了案例点评,对两岸青年创新同行计划、融合分享城市微更新实践模式给出了发展建议。
据悉,本次交流活动既是两岸青年创新商业实践的融合,也是两岸生活情感的交流融合。“两岸青年创新同行计划”搭起了融合创新的实践舞台,分享荟上两岸青年设计师与华阳街道共同启动了“两岸青年设计师 · 华阳工作室”。华阳路街道计划每年都推出设计需求项目,欢迎两岸设计团队参与。台湾10多个文创设计协会团体视频连线互动,通过加入“两岸青年创新同行计划”,寻求携手合作。
作者:占悦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蒋竹云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