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8天高难度“行走”,位于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项目地块的喇格纳小学旧址在今天完成整体平移:从原址向西北方向弧线形一次旋转平移61.7米,整体旋转20.97°,顺利“搬迁”至新址地下室顶板上。
在上海,平移保护建筑已不是新鲜事,一些面临地块规划、囿于空间发展等现实条件的老建筑,靠着“平移”这个大招得以更新重生。喇格纳小学建于1935年,其整体建筑规划代表了当时的较高水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曾是崇德路小学、卢湾区第三中心小学、比乐中学等学校的校舍,如今是黄浦区文物保护建筑。
有别于以往矩形建筑平移项目,喇格纳小学校舍总体呈T字型,共5层,是一幢异形建筑,容易在平移过程中产生扭转变形。此外,在校舍原址的下方,还有一个70年代地下人防结构,在平移前也进行了保护性剥离。为此,上海建工一建集团项目部根据平移方案的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工艺成熟可靠、风险可控的步履式行走器平移装置,在原址提升70厘米后,一次旋转平移到位的方案。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幢总重约7600吨的老建筑下方,安装了198只蓝色“铁足”,这就是步履式行走器平移装置,每个可提供200吨竖向承载力。平移过程中,通过设置AB两组交替行走,并调整步履行走器的角度和行走速度,来实现灵活走位,达到一次整体旋转的效果,原理就如同人左右向前迈步一样。相比常规的拖车平移等方案,采用步履行走器平移安全性更高且造价更低。另外,整个平移过程无人化操作,既节约人力,又提升了速度,比先旋转后直线平移至少节省3天工期。
此次平移创下多项行业第一的新纪录:国内最大、上海首次采用步履行走器平移的保护建筑;上海首栋弧线形一次旋转到位的大角度平移工程;上海首栋T形平面不规则结构保护建筑平移工程。
作者:顾一琼 史博臻
图:袁婧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