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之路,承载梦想;
心向天宇,深山有魂。
60年前,我国首枚T-7探空火箭成功发射。
不忘历史,牢记使命。今天上午,上海航天组织召开纪念603基地建成启用暨成功首飞60周年座谈会。会议现场播放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院士为本次座谈会录制的语音,回忆了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的研制发射历程,并对本次会议送上祝福。当年参与探空火箭研制的老专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娓娓道来,抚今追昔,令在场人员为之动容。
手提肩扛3个月,一群年轻人建成试验场
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探空模型火箭在上海南汇老港一飞冲天,吹响了航天人在黄浦江畔奋斗的号角。为满足后续火箭发射回收的需要,1960年3月,航天人选址安徽广德开始建设603基地。一批批热血青年乘坐敞篷大卡车,奔赴彼时尚显荒凉的丘陵地,在最短时间内新建8公里山路,同时平整了试验场地、建造了各项试验设施,就这样手提肩扛,让基地三个月建成并启用。
603基地是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为什么叫603呢?据了解,因为这片专门发射探空火箭的试验站是在1960年3月份被圈定并决定开发建设,故而得名。自此,603基地肩负起历史使命,有幸成为我国探空火箭的发祥地,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摇篮。
1960年9月13日,我国首枚T-7探空火箭成功发射,火箭起飞重量700公斤,飞行高度19.2公里,开启了603基地发射探空、气象、生物火箭试验的先河,为我国以后的返回式卫星和载人航天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后的六年时间里,603基地共进行30多次各种类型和用途的探空、气象、生物火箭发射试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另外,在成功回收的生物火箭试验中,“小豹”和“珊珊”两只小狗搭载回收成功,飞行高度为70多公里,为载人航天后续的发展铺平道路。
胸有凌云志,心怀报国情
在今天上午的座谈会现场,参与探空火箭研制的老专家以及航天青年代表60余人首先观看纪录片《使命六〇三》,已近耄耋之年的老航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深山铸箭、荒野报国的流金岁月,吕德鸣、戚南强、钱家正、张剑等老专家讲述了当年各自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回忆了当年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
航天青年设计师代表廖倩文听完老专家们的讲述后,表示新时代的航天青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航天梦的实现,青年将从前辈的手中接过航天事业的接力棒,始终秉承航天前辈留下的宝贵财富,坚定航天报国初心,坚定航天强国使命,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成就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续写上海航天的辉煌篇章。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党委表示,召开此次座谈会,就是为了向老一辈航天人致敬,铭记他们所创造的辉煌历史,传承航天三大精神,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砥砺信心和勇气,激励青年同志的奋斗志向,强化担当和作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史博臻 张鹏
图: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