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造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飞行,从单个飞船运行到交会对接,从绕地飞行到月背巡视……如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顺利送到了预定轨道,中国航天正从地月系走向深空探测,开启了星辰大海的新征途。
对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的总装团队而言,如何让总装、试验任务能够有序进行?如何确保产品质量有据可查?如何让技术改进提升产品质量?这都是团队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八院149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助推模块总装执行经理李亚军介绍道:“在总装过程中,我们就好比一位‘精算师’,需要做好产品的风险把控,按照技术要求把每一步都走扎实了,不断优化总装工艺技术方案,从细节上把控产品质量,提升产品保障能力,建立各类产品特性全集,让火星环绕器‘坐’得更放心。如此一来,当被问及是否对自己产品有信心时,我们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着力“产品加法”,提升产保能力
在一些人看来,火箭总装只是把造好的部件、零件“拼”在一起。其实,在火箭总装中,人的能动性占据主导地位。火箭的生产进度十分紧张,设计图纸上的零部件交错紧凑,如何让它们安全、快速地集结,考验着总装人员的创造力和空间感。
149厂长征五号助推模块总装副主任工艺师张游作为一名和长征五号一起成长起来的工艺师,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总装现场关注过程中的总装质量把控。“在一次次地针对性开展总装过程中的质量提升工作中,我们不仅仅把目光聚焦于肉眼看得见的地方,我们还要把控产品细微的地方。”张游展示着过程中的一张张“靓照”,这些照片记录了每个总装环节。
面对繁琐的工作,将产品作为焦点、不断优化流程成为了确保源头把控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让总装人员从签署工艺中“解脱”出来,将有限的精力聚焦到产品质量上,运载团队开始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将各个型号的工作流程全面实施信息化,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系统性、条理性、针对性落实产品保证措施,使得产品技术状态受控。
如今,在总装现场,工艺人员、操作人员和检验员一同进行现场确认,做到产品保证与生产过程融合,当一个导管走进运载火箭总装厂房之时,它就开始了“明星”般的生活。以一个导管总装为例,它先后要经过声像记录,它们依次是管路内部检查、密封面检查、装前检查、装后状态检查、固定状态检查、气密状态检查等六个重要环节,甚至还要和声像记录库中原有的试验任务进行对比。如此复杂而又完备的原始记录就是为了能够实现产品全过程可追溯,通过过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做到“不带问题、隐患出厂”。
构建“质量矩阵”,建立特性全集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生产过程中,149厂运载火箭研制团队已悄然发生变化,他们将纵横交错的任务化模式,逐步转变为产品化模式。为此,他们设立了产品保证队伍、专业保证队伍、外包产品保证工程师、点长工序长的分级分层管理团队,从生产配套流程开始,确保了产品生产全周期管理。
在“任务化”向“产品化”思维的转变过程中,他们打破了原有的思维模式,将质量职责分解落实到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核心专业发展。从而,他们开展了以零(部)组件、单机设备为纵向源头的质量追踪,以实测数据、实测范围、实证、验收试验、直接旁证、间接旁证为横向数据的特性记录,制定了《149厂型号设计特性全集及质量数据管理要求》,用于指导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记录,构建起“质量矩阵”,全面落实产品特性全集。
为此,团队深入头锥、液氧贮箱、底部防热裙、导管、电缆整流罩、增压输送系统导管及阀门、总体总装、测量系统等环节,累计查证特性近2400项,其中实证包含了力矩、关重件尺寸、焊缝X光片、声像记录等,旁证为原材料入厂复验性能、批次抽典性能数据等。在特性全集的管理中,针对长期停放、可靠性要求,团队进行了全箭产品复查,有实证的看记录,没实证的通过“旁证”确保数据的全覆盖。
作者:史博臻
图:张阳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