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0平方公里的上海,在历经近一年的“体检”之后,拿出了城建史上首份关于城市运行的体检报告——《上海城市运行安全发展报告(2016-2018)》,并于今天对外发布。
经测算和评定,上海城市运行安全指数为8.090,安全;总体判断,平稳、基本受控。
六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危险化学品、9;
火灾消防、8.31;
设施运行、8.03;
特种设备、8;
城市建设、7.945;
自然灾害、7.7。
其中,危险化学品、火灾消防和设施运行为“安全”;特种设备、城市建设和自然灾害为“较安全”。
这份体检报告,也成为衡量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纵览这本涵盖38项指标、超过260页的报告,一个个客观、严肃的数字却真实、鲜活地印证了“上海印象”,也指出了城市安全发展的潜在问题。
这场于去年中旬开展的“城市体检”,由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出版社等单位共同编撰出版,众多政府主管部门参与推进,逾40名行业专家和智库成员联合编写,堪称举全市之力。
38个指标体系如X光线把上海“照遍”,4个重点领域8分以上
城市运行安全,包括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安全和各类企业的安全,是指城市对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等具有有效的抵御能力,对城市生产、运行安全事故等具有有效的预防能力。
“要想真正得到一份有上海特色的‘体检报告’,就要根据上海实际情况来确定指标。”报告副主编、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周红波介绍,上海城市安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035年总体规划中的目标愿景,都是这次体检的重点。最终,报告划分六大重点领域予以评分,包括自然灾害、城市建设、设施运行、消防火灾、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每个领域的安全性评价模型主要设置5个二级指标,下设数个三级指标,最终形成38个终极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体检”覆盖上海全域,38个指标体系如快速蔓延的X光线,把上海“照”了个清楚。结果显示,有4个重点领域评分达到8分以上,即良好级别以上。
在“危险化学品”这一项,上海的得分尤为亮眼——9分。据了解,上海市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数量共计48家,占重大危险源单位总数35.6%。从2016-2018年来看,事故在3起以下,总体情况控制较好。
紧随其后的是火灾消防。报告指出,这一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与上海全面执行的“禁燃令”有关,尤其是2017年后,因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和伤亡数量为零。
设施运行安全则重点关注既有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轨道交通,绘制目前备受关注的玻璃幕墙、空调外机、加装电梯等现状。上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七年间,道路长度、桥梁、防洪堤等基础设施均增长10%-15%,轨道交通客流量也占到全市公共交通客流的63%。与此同时,巡检养护、健康监测等管理流程要齐头并进。
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参与方多、生产流动性大、露天和高空作业多,具有安全生产风险高、劳动密集等特点。因此虽然从总体上看平稳可控,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报告还显示,台风、暴雨这两类自然灾害对上海综合影响最大。从近20年来看,每年至少有一次影响上海的台风;2016-2018年,对上海造成影响的台风登陆风力都在9级以上。暴雨的威力也不容小觑,上海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使然,遭逢突发性、强降雨、局部性的暴雨,而降雨量在100毫米的情况并不少见。专家分析称,因城市扩容进行的人类活动对原有河网体系带来干扰,导致河湖水面率降低,没有发挥出“海绵”的功能,与除涝需求存在差距。建设正酣的海绵城市、苏州河深隧计划还有延伸到居民小区的排污水管道新建工程等,均有破阻之意。
以往从上往下看风险,现在从下往上控风险。
城市化率高达88.1%,居全国首位;常住人口总数超过2400万人,人口密度遥遥领先。对上海而言,已经很难按图索骥从那些国际大都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验。“城市体检”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一个更高质量的城市化发展框架找到依据,让城市化进程中的红利流向每一个身居其中的人。
周红波回述道,“城市体检”的动因始于2018年初发布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要求促进建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这是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立足城市安全发展所印发的最高指导文件,科学谋划了城市安全发展的蓝图。
周红波表示:“以往是从上往下,看风险;现在则要从下往上,控风险。”一份体检表,既能查找短板,也能对症下药。把脉城市,各项体检指标紧密相关,相互影响。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现有城市运行安全的应急体系进行了一次大考,对新形势下的应急工作提出了极大挑战。每个人更能感受到城市运行安全的重要,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人们的幸福生活,都有赖于一个科学精细的城市运行安全体系。即,在城市运行中自觉防范“灰犀牛”——常态风险、在城市发展中高度警惕“黑天鹅”——新型风险、在城市治理中始终直面“大白象”——潜在风险。
图之于未萌 ,虑之于未有。城市发展需要高瞻远瞩的“规划师”,客观冷静、精确找出城市安全漏洞的“啄木鸟”,还需要人人有勇气去做城市风险的“监督员”,这些构成了城市安全的“地平线”。
周红波透露,第二轮“城市体检”即将开始,亮点是增加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生态环境指标,使被考察的重点行业领域增至9个,同时研究对象从城市聚焦到城区,从面到点,更加强调城市“毛细血管”的变化。“这正是‘控风险’的应有之义。”
相关链接
《上海城市运行安全发展报告(2016-2018)》内容节选
1、上海城市运行的主要特点
重点领域企业多,规模大,安全生产风险高。建筑业企业单位数约为1.8万家,从业人员5530万人,建筑业总产值21.4万亿元;全市各类涉危险化学品单位超过1.7万家,总储量3000万吨,涉及危险化学品品种达2700多种;
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体量巨大,运行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高层建筑超过3.9万幢,30层以上建筑超过1600幢;建筑高度最高达632米,地下空间深度最深达50米;水电气通信管线11.7万公里,道路长度达到18546公里,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666.4公里,城市桥梁14019座。
特种设备数量大,涉及企业多,安全使用风险时有发生。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约61.5万台(套),其中使用的特种设备约为52.5万台(套),涉及的使用单位约为11.7万家。
2、上海城市运行安全现状及形势分析
总体判断:平稳、基本受控。2016-2018年与2013-2015年相比,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57.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1%。
安全生产事故现状及趋势对比。上海市工矿商贸安全生产事故数和死亡人数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安全形势不容乐观。2018年安全生产死亡人数有所上升。近年来上海市建筑施工、交通建设、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情况总体平稳,基本受控。
城市运行安全管理现状。国家政策层面,近三年国务院共出台8个文件,涉及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消防安全、城市安全发展等内容。上海市共出台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相关的13个文件,体系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方面,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全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并设立议事协调机构。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在监管情况方面,加强对重点行业监管,包括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港区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理、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中小型船舶安全管理专项整治、黄浦江水域通航安全大整治等。应急管理方面,办事机构为市应急委(市安委会、市减灾委)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对“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进行指导、检查、监督。
两个转变。上海市城市安全管理已从单项安全管理到城市安全发展综合管理;政府职能从分条线管理到集中式管理。
作者:史博臻
图:刘栋、袁婧、张挺、邢千里、陈龙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