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儿童友好社区的商场内设置的儿童游乐项目。
近日,由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牵头的一项重点任务——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正在加快推进中。到今年底前,本市至少要建成50家具有示范效应的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
何谓儿童友好社区?作为儿童友好城市概念的延伸,儿童友好社区内涵丰富,不仅要提供满足儿童需要的文娱体育设施、教育空间,更着眼于推动孩子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社会实践,终极目标是为了让儿童生存环境更友好。
自去年7月开始,沪上部分街镇就率先“试水”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如今,这些街镇已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本社区特点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模式。在空间资源捉襟见肘的徐汇区,长桥街道搭建了多功能综合体,从而实现社区资源利用最大化;在嘉定区南翔镇,商圈与社区深度融合,为孩子们拓出了空间增量;在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孩子们通过“儿童议事会”摇身一变成为社区治理“主角”。
▲图为儿童友好社区的商场内手工活动场地。
“螺蛳壳里做道场”,多功能综合体实现社区资源最大化
儿童友好,首先意味着要有一片完整的场地供孩子们实践与活动。可现实却是,想要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找到儿童专属的一间屋、一座楼、一片地,何其难也。于是,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的多功能综合体成了不少社区的首选。
▲图为坐落于徐汇区长桥街道的社区文化中心,为孩子们打造了特别的活动区域
坐落于徐汇区长桥街道的社区文化中心,近200平方米的空间被打造成为适合儿童活动的区域。图书馆位于四楼,这里特地辟出了一块略显“低矮”的区域,孩子们轻轻抬手便可以找到有趣的绘本,坐在特制的凳子前认真阅读。与图书馆相接的一处室外平台,则被打造成“小花园”,可以在这里进行绿植科普。图书馆外,还连着一间乐高教室,工作日会安排上亲子课堂,周末则特别用作民俗教室。
▲图为墙面上放置的五彩斑斓的装饰
儿童友好社区并不意味着只将相关服务设施面向孩子开放,而是尽可能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螺蛳壳里做道场”。每天下午三点半,正是社区文化中心广场最热闹的时候,专业的教练会带着孩子们学习跳绳。入夜后,这片空地会还给来跳广场舞的中老年人们。
据长桥街道妇儿工委主任杨晓晔介绍,“1+32+N”,这是长桥街道谋划儿童友好社区的核心,以社区文化中心为起点,在32个居民区建立小型的儿童活动点,并与包括上海植物园在内的公共空间合作,形成由点及面的辐射,体现了“一中心多站点“的创建要求。
“商圈+社区”,为孩子们拓出活动空间“增量”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成为不少自身资源有限社区的共同选择。比如,一些社区与商圈强强联手,从而为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拓出了增量。
嘉定区南翔太茂广场的河廊区域,原本仅作为眺望对岸法式风情建筑的最佳观赏点。自去年嵌入了一系列儿童友好社区元素后,曾经只是“配角”的河廊焕然一新,俨然成了周边亲子教育的最佳空间。
▲图为儿童友好社区内玩耍的女孩。
在河廊中心区域,一条长达800米的儿童专用跑道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年来,城市水岸景观不断提升,人们经常能见到河岸边延绵的健身步道,但是,专为儿童打造的特殊跑道却并不多见。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建设时不仅希望这里成为孩子们的运动空间,也期待能进一步促发他们彼此间的沟通交流。跳脱出常规的椭圆形设计,这条儿童专用跑道被设计成了有交叉点的“无限符号”样式,方便孩子们在锻炼之余产生互动。
▲图为儿童友好社区的商场内随处可见的童趣壁画。
拥有多元展示空间的南翔太茂广场加入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后,还带来了另一大变化——孩子们的“秀场”变多了。商场的白色立柱,摇身一变就可挂上孩子们的画作,一次临时画展就此诞生。商场中央的开放空间也成了孩子们展现舞蹈技艺、歌唱实力的舞台。
“儿童议事会”,让“小大人”参与社区治理
不断挖掘更适合儿童活动空间的同时,怎样让他们真正融入社区建设同样是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关键所在。
过去,一个社区在进行改造时,往往会征求各方意见。然而,这些几乎都是“大人们”的想法。或许,倾听更多孩子们的声音,让这些“小大人”参与到“议事”过程,儿童友好社区的规划蓝图才算完整。
14岁的柴能与韩欣悦都是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儿童议事会的成员。一开始,两人以为这只是普通社团活动。没想到,他们加入后发现,原来真的可以“发声”。去年,两人经手了一项加装电梯“事务”,挨家挨户敲门、询问居民看法,感受到老人们对加装电梯的渴望。结束调研后,他们将意见汇报给社区,其中的不少内容被采纳。
▲图为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儿童议事会”活动地点
还有许多孩子透过“儿童议事会”开始学会了关心身边事。家住徐汇区斜土街道的白奕萱过去总是不理解参与业委会工作的母亲为何总是很忙。直至她也参加了一些儿童议事活动后,也开始像母亲一样操心社区里的大小事。
孩子们还能成为家长们的“催化剂”。北新泾街道妇联主席王鸿雁告诉记者,孩子们对社区事务的积极主动,也激发起了家长们的参与热情。更多人开始参与到“美丽楼道”“垃圾分类”等需要全体居民齐心协力的社区自治项目中来。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其实正是一扇窗口,投射出的一座城市对儿童的关怀、爱护。从适合孩子们玩耍嬉戏的公共空间,到在社区治理中为儿童留一片天,儿童友好社区的“上海实践”力求满足儿童成长期的所有需求,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适宜的生活环境。
作者:占悦 王嘉旖
图片:邢千里
制图:陈云峰
编辑:邵珍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