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新区,从源头分类收集、清运、中转,一直到末端处理,垃圾分类的全部“轨迹”将在一个屏幕上清晰呈现:源头小区和小型压缩站,通过车载计量和小型压缩站计量精确标定小区干湿垃圾量,利用小区智能垃圾箱房和小型压缩站的图像识别系统,判断规范投放和短驳车的作业情况等,实现源头与中转的衔接追溯,今后还能用智能算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预警……
浦东新区今天发布全市首个用于文明创建的智能体系:“一网统管-城市大脑-智慧文明”智能化应用体系,充分发挥“一网统管”体系优势和“城市大脑”智慧功能,探索城市设施、市政管理、环境卫生等六大领域的精细化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正是其中的一个专业子模块。
细分50多个专项智能化场景应用
浦东新区首创的“一网统管-城市大脑-智慧文明”智能化应用体系,细分设计了文明交通、生活垃圾处理、工地不文明施工、噪音扰民、街区管理、志愿者管理等50多个专项智能化场景应用。
目前,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全程监管平台借助物联感知、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初步实现了源头分类收集、清运、中转和末端处置的全过程数据采集、监控和管理,以及分类实效的预警预判,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下阶段将通过区与街镇两级城运中心,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联动与协同处置。
据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薛加良介绍,试运行中发现,某小区4月第二周的湿垃圾分出量占比从第一周的34%下降至17%,系统及时发出预警,管理部门立即将情况告知街道。街道现场核实,发现原来是小区部分新进保洁员将湿垃圾混入干垃圾中,造成湿垃圾分类量占比下降。之后,街道督促物业公司整改,加强对保洁员的教育培训。现在,该小区湿垃圾分出量占比明显提升。
除了垃圾分类之外,街面制度管理场景应用则是在街区疫情防控平台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全区街面的商户信息全覆盖,建立线上执法检查,全流程记录街区秩序管控实况,建立了智能发现违法机制、智能预警推送、闭环处置机制。
共享单车专项应用场景,通过共享企业单车与区域管理的信息,实现智能预警、精准投放。通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判断禁非区内是否有违规停放的车辆,每日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自动统计违规车辆数,形成智能派单,督促企业到现场清运。目前已覆盖陆家嘴环路以内、世纪大道沿线、张杨路(浦城路-源深路)区域。
花木街道智能化社会动员应用场景,当社区需要招募志愿者时,可直接将志愿服务项目信息发布到信息终端上,通过智能指挥平台(花木城运分中心)上的“市民信息系统”定向(每个小区、每栋楼、每户居民全覆盖,信息检索精准筛选)推送,大大激发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当社区需要招募志愿者时,可直接将志愿服务项目信息发布到信息终端上,通过智能指挥平台(花木城运分中心)上的“市民信息系统”定向(每个小区、每栋楼、每户居民全覆盖,信息检索精准筛选)推送,大大激发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实时在线对标,及时整改处置
为发动全民参与文明创建,浦东新区配套开发了“智慧创城”小程序,招募600多名青年志愿者和市民巡访员,针对文明城区创建指标,对全浦东点位开展实地巡访,通过小程序实时上传发现问题,实时推送各个点位上负责人或指挥系统进行限时处置。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能实时显示全区创全点位分布和具体信息,有效促进日常巡查管理,做到实时在线对标,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提升创建工作效能。此外,浦东市民都可在手机上下载“浦东e家园”App,看到问题实时上报、智能推送。
截至目前,市民志愿者巡访团已发现11523个问题,在线即时处置率100%,问题解决率96.1%。“浦东e家园”App注册用户8万多,每天上报问题超过千条,经过系统派单处置,问题处置满意率达94.87%。
浦东新区文明办主任邓亮表示,未来,这一“一网统管-城市大脑-智慧文明”智能化应用体系还将继续加强开发大数据分析决策,加强开发方便全区市民积极参与的技术手段,实现快速发现、及时处置、高效运转的文明城区科学化、智能化、常规化管理新模式,让浦东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成果“留得住、常态化”,让500万浦东市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作者:唐玮婕
摄影:刘思弘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