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防疫是对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随着疫情防控目标从“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转变,疫情防控工作也从“攻坚”阶段进入到了“常态化”阶段。为进一步总结梳理社区抗疫工作的做法和机制,思考疫情对于社区治理的影响,从而助推社区治理精细化、科学化,初心讲堂第三讲暨“疫情防控对社区治理的思考和探索”社区治理线上论坛今天举行。
论坛中,华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颖从“党建引领下的社会化抗疫机制”进行了分享。疫情期间,党工委构建起“1+10+21”疫情防控组织体系,同时建立8大类16项工作流程,编制8大类44项138条防疫任务清单,制订8大项制度规定,使得防疫任务更加清晰。街道也引入了智能产品,助力防疫。譬如采用智医助理外呼平台,利用AI语言技术,实现居民预约口罩登记通知和居家观察人员随访功能。
作为上海市首批AI+社区应用场景试点,北新泾街道在此次防疫过程中也采用了不少科技防疫措施。不仅运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减轻基层重复劳动,还引进移动售货车缓解居民购菜需求。此外,街道还通过采用定制开发的智能测温手环,在居家隔离对象身上进行佩戴,实时采集体温波动情况,并对位置变动进行系统预警,截至目前共在街道49名居家隔离对象上使用。北新泾街道办事处主任董海峰表示:“在与科技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的需求转化为企业不断创新的动力,也能够及时投入市场产生效益,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企业发展。”
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则做了“民主协商对社区抗疫的作用”的分享。荣华居民区辖区实有人口约3.3万人,其中超过一半都是境外人士,给防疫带来不小压力。对此,“入境人员接送小分队”对境外来华人员一律实行闭环转运,在境外回沪高峰期和市区街道下沉的志愿者一起每天轮流倒三班,做好居家隔离条件核查、小区接送人以及协助上门医学观察的闭环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助力复工复产,虹桥街道还特地送上“融情复工包”。“我们会做到抗击疫情和社区治理双促进,继续探索实践,让共建共治共享转化为治理效能,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线互动沙龙环节中,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教授以及参与抗疫的社区一线工作者、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代表们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下,社会力量如何参与社区治理”。岐山村抗疫志愿者霍白从社区志愿者的视角分享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的方法、理念的转变。物业公司的代表方,上海新长宁慧生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娜分享了疫情后物业服务和科技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新机遇。区慈善基金会副会长毛国伟分享了慈善基金会对于常态化的物资捐赠的长效性举措。上海梦晓心理辅导支持中心负责人梦晓表达了疫情期间专业机构在服务对象过程中的反思与启示。
作者:占悦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