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阳光甚好,在闵行区东兰路欧风花都小区大门口,东兰二居党总支书记李倩正将一束含苞待放的鲜花和满满一袋生活用品交给一位女孩,祝福卡片上的暖心话语让女孩顷刻热泪盈眶……
小区里有了确诊病例……
女孩名叫小美(化名),暂住该小区,春节期间她跟随朋友从外地乘高铁回沪。几天后,一个电话打破了小美平静的生活——上海疾控中心来电告知,因同车厢旅客中有确诊患者,她和朋友作为“密接者”应集中隔离。
不久,小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那个时候我觉得天都快塌了。一直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我狠狠哭了一场。”小美心有余悸。
与此同时,另一场“风暴”也正在社区里酝酿:2月18日一早,“上海发布”公布了确诊病例活动区域和场所信息。
当看到“欧风花都”四个字的时候,李倩的心咯噔了一下:“刚听到这个消息,我脑子立马就懵了,从事社区工作十多年,从来都没经历过疫情防控的事……”
小区里的10余个业主群也随即“炸锅”——“怎么回事啊,小区有确诊病例,真的假的?”“居委会、物业在干什么,我们小区是不是要封起来了?”“这个人在小区门口登记了吗?”……一连串的猜忌和质疑声,还有居委会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顿时使氛围紧张起来。
“家园保卫战”打响了
“既然事情已无法改变,那我能做的就是勇敢面对。”稍作定神,李倩马上按照“居民小区新冠肺炎确诊案例应对预案”的规定,向街道汇报。防控办立即组织召开线上应急处置沟通会。物业公司对周边、小区主干道、垃圾厢房等集中消毒;居委会对该楼人员信息进行仔细梳理;街道选派机关干部火速增援小区……一场“家园守卫战”迅速打响。
为了消除居民的恐慌和猜忌,李倩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公布确诊病例居住的楼号。居委干部也纷纷行动起来,一组在小区“云邻里”平台、微信公众号转发确诊消息和小区情况公告;一组挨家挨户给该楼道的其余居民打电话,告知真实情况,引导楼内居民主动居家隔离,尽量不出楼道;一组接听、接待居民来访,做好解释安抚工作。
“请大家放心,不要恐慌。虽然我们不封楼,但我们会按照疾控中心要求做好一切防控措施。居委会已经对小区来沪人员做了全覆盖排摸,底数是非常清楚的。相信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措施到位,一定可以守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李书记发在微信群里一段话,立马让居民们情绪缓和不少。
与此同时,一支由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小区志愿者组成的“欧风爱心”服务队迅速集结,当起居家隔离者们的临时全托“管家”。每天,“管家”们通过微信记录居家隔离者的体温、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需求,贴心地将快递、蔬菜等送至楼道一楼大厅,再通知居民错峰拿取。
一系列主动、及时、周到的服务,让楼道内的居民们深受感动,纷纷表态一定会承担责任,做好自身防护,安心“宅”家。
此时,社区里还是有不少陷入焦虑和紧张情绪的居民,古美路街道及时伸出了“援手”,请来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心灵坊”在小区微信公众号上接连发布科普贴,公布了热线电话,给居民开出“安慰剂”;社区卫生中心的家庭医生也及时整理新冠肺炎的科普知识,从医学专业的角度给居民们服下“定心丸”。
战“疫”给社区带来意外收获
“不要串门、出门一定要戴口罩,那位小伙子,别溜达了,拿完快递赶紧回去……”说话的正是在小区门岗处值守的林阿姨。
年近七旬的林阿姨在得知小区有确诊病例后也曾忐忑不安。当看到大家的辛苦付出,她便在业主微信群号召大家共同为“家园”出力。短短一小时,党员、志愿者纷纷“请战”,自发组建一支24人的“爱家”志愿者守护队。他们穿着橙色马甲、佩戴文明劝导员袖套,“三班倒”24小时坚守卡点,配合入户巡查、测量体温,同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采购员’也好,‘守门员’也好,只想在能力范围为我们这个‘家’做点事。”林阿姨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这场确诊风波一度让小区 “兵慌马乱”,但正是在战“疫”过程中,社区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渐渐的,居委会的电话铃少了,一开始不理解的居民,也积极配合居委工作,并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
居委会陆续收到了来自居民和社区单位的战“疫”物资,口罩、酒精棉片、一次性雨衣、消毒液等一应俱全。“送给最可爱的‘家人’”,这是56号一户正在居家隔离的居民给居委干部的留言,还附上了50个海外代购来的口罩。
“一个确诊病例,没有把小区居民吓倒。短暂的恐慌之后,我们看到的是街道主动作为、居委会贴心服务、居民们互相帮扶。”业委会主任应先生感慨地说。
“在疫情大考面前,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小区更有了家的氛围”。这些“意外收获”,令李倩十分感动。
好消息不断传来。小美出院的那天,居委干部们手持鲜花在小区门口集体迎接。
当小美看到生活用品里还有女孩子的“专属物品”时,她动情地说:“姐姐,你们想得太周到了。其实我连居民都算不上,原以为自己会无家可归,没想到你们把我当成自家人,我觉得好暖好暖……”
作者:周渊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