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防控措施很好,我们很放心、很安心。”最近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许多外国游客、“洋居民”的生活,他们与上海市民共同战“疫”,并收获了特别的爱和温暖。
以家乡味慰藉思乡情
大葱、辣酱、泡菜……连日来,在闵行区莘庄镇的一家酒店,几位身穿绿色马甲、戴着口罩的志愿者为正在隔离观察的5位韩国友人送上新鲜食材。
这5位韩国友人曾在某重点地区短暂停留,到达上海后即入住该酒店,并买好了回韩国的机票。社区排摸了解到这一信息后,镇防控办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同时派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劝说韩国友人退票,并在酒店进行14天的自我隔离观察。志愿者们建起了微信群,及时了解生活所需、提醒测量体温。“漫长的隔离期间内,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如有烦闷焦躁,我们要及时沟通疏导,给对方信心。”志愿者们说。
他们的担心并非多余。几天后,韩国友人不断询问能否提前结束隔离回国。为此,志愿者找到了他们所在企业的同事,及时沟通,缓解他们的焦虑。得知他们很想家后,志愿者又安排了韩餐外卖,并买来辣酱和泡菜,以慰藉他们的思乡情绪。
直到“解禁”那天,韩国友人才见到这群“未曾谋面”的志愿者,纷纷竖起大拇指。
准确传递疫情信息至关重要
“您好,请问家里人都在吗?”春节期间,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盛弘和区疾控中心专业医护人员每天两次敲响日籍居民坂井的家门,为一家人测量体温、记录健康状况。
盛弘所在的荣华居民区有“小小联合国”之称,42个居民小区里居住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外籍居民人数过半,日韩居民尤多。“疫情到来时,信息的准确传递至关重要。”盛弘说,社区里的外籍居民对疫情发展非常关心。为了第一时间“把道理讲明白”,不少外籍志愿者挺身而出,将防控资料翻译成多个外语版本,确保每位居民都能了解最准确的信息。
记者从长宁区获悉,为规范有序开展外籍及港澳台人士的健康观察工作,区外事办与区卫健委在每日排摸的数据库中分离出相关人员,对在沪无固定住所者统一安排至区集中隔离观察点进行观察。
这里有支朝鲜族“后援团”
韩籍居民超过1000户,占比超过40%,闵行区虹桥镇锦绣江南小区依靠一支朝鲜族“后援团”成功化解了疫情防控难题。
“居委会干部没一个懂韩语的,而政府下发的文件和告知书都是中文版,我们要求居民返沪后填写的健康情况登记表也是中文版。”连日来,韩籍居民陆续返沪,居委会书记陈晴花一度犯了愁。她突然想到了小区里的朝鲜族居民崔永福,热心的他此前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就帮忙做了不少沟通协调工作。
“我能做点什么?”15分钟后,崔永福出现在办公室。和居委会干部沟通后,崔永福拍下告居民书、通知单、宣传页的照片,约上另一位懂韩语的居民开始了翻译。很快,社区里就贴出了韩文版的疫情宣传资料。崔永福还通过韩国商会和韩国友人微信群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确保韩籍居民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协助社区做好排查工作。
与此同时,崔永福还拉来好几位会韩语的朝鲜族居民,组成一支社区“后援团”,在线上线下帮助居委会、物业搭建起与韩籍居民沟通的桥梁。
作者:周渊
编辑:顾一琼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