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号楼203室红外行动传感器报警了,你快去看看。”晚上,正在居委会值班的小王接到片区工作人员电话,立马赶去普陀区石泉路街道某小区。开门的李阿姨看到小王有些惊讶:“我正想找人呢,你怎么来了?我今天血压高,躺了一天了。”“李阿姨,我们有远程感应的,知道您一天没下床,肯定是有情况,儿子又在国外,我就上门来看看。”小王说。
原来,七旬独居老人李阿姨家中这两天新添了一套“独居老人五件套”:门磁统计门的开合情况;红外识别探测老人的活动状态;智能床脚垫检测心跳次数和呼吸频率;无线烟感监测可能发生的火情;无线可燃气体监测检查可能由于忘关煤气或天然气发生的燃气泄露。这些来自“神经末梢”的监测信息,会实时传输到“智联普陀城市大脑”综合管理平台,自动派单至片区指定处置人员,实现快速到场处置。
据了解,作为居住密集型的老城区,石泉社区老年人口占比高达35.41%。“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平台是区委、区政府对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的探索,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系统等新兴科技提升社区平安建设的新手段。智能设备的引入,让社区“嗅”得到烟雾、“尝”得出水质、“看”得到危险,实现了基层防疫信息化、智慧化、人性化,为社区精细化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为在家的高龄、独居老年人筑起了一道“安全结界”。“有了这些‘小管家’,收集信息更加容易了,我们可以腾出更多精力用于解决具体实践,更聚焦于服务民生。”接到太浜巷居委会书记茹洁婷说道。
除了“五件套”,疫情发生后,石泉路街道推出了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泉心守护为老小分队”,由各居委工作人员、社区党员、小区物业、乐助乐龄为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护理员、老年协会会员等成员组组成。志愿者们通过电话或微信语音,与高龄独居老人等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的特殊群体交流沟通,缓解他们的惶恐与不安。除了心理辅导,结对的空巢老人不论是有购买药品、蔬菜的需要,还是有其他出门的需求,只要给志愿者们打一通电话、或者发一条微信,小分队便会将信息汇总,安排就近志愿者为老人采购,送往老人家。在去老人家之前,志愿者们还会测量体温,对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送去时戴好口罩。
此外,街道社区服务办对社区部分高龄、独居、无子女照料的老人进行排摸,启动助餐服务,每天将敬老餐“闪送”至老人们家门口,同时要求助餐企业加强助餐各环节的安全检查工作,特别是为送餐员配备相应的防护工具,确保孤老及部分有助餐需求的独居老人疫情期间“有饭吃”“吃好饭”。
这两天,石泉路街道党政领导前往各自联系的点位社区,分片包干走访慰问高龄、独居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并送上口罩、消毒水、酒精、米菜等防疫用品和生活物资。
作者:单颖文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