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宁波、福州等地学校将于3月2日开学?谣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女研究生是新冠肺炎零号病人?谣言!燕窝可以提升免疫系统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伪科学!大家可用室内臭氧杀死新冠病毒?伪科学!……留意疫情大数据的人们会发现,这段时间腾讯新闻有关疫情的专栏增设了一个“疫情辟谣”平台,每天滚动更新的辟谣帖几乎都超过了十条。
开出“辟谣平台”的远不只腾讯这样的社交媒体。疫情防控期间,一些权威官方媒体平台每天都为了“终结”种种流言而“忙不迭”。
疫情防控到了吃劲的阶段,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又紧锣密鼓地推进,但唯独“辟谣”这一项做起来着实让人“炸头”又窝火——这也是很多基层干部的真实感想和反馈。与病毒传播速度赛跑,与流言谣传赛跑,更要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又感染力极强的恐慌情绪赛跑……这正是当前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艰难所在。
由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生活节奏,支撑起人们在线互动交流的社交媒体成了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整体响应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来自中国移动互联网2月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仅今年春节期间,很多App及微博的日活用户增量均超过20%以上。
人们心系疫情灾区,关注疫情防控进展,社交媒体成了大家获取时事动态的信息来源之一。但由于此次疫情本身所涉及的医学知识、社会影响大大超出普通人的认知范围,加上春节期间因“宅家”而骤减的信息传播渠道,多重因素直接导致了信息环境的“凌乱感”——发声者众多、接收者积极,但专业素养、媒体素养、科学素养参差不齐。谣言与辟谣循环往复,恐慌、焦虑等各种情绪更穿插其中。
这些网络传言,绝大多数传言来源于人们内心的不安。但也少了一些科学严谨、理性思考和周全衡量。比如,面对网络上、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有的人就此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有的只论局部、不看全局;还有的盲目比较、无的放矢。最后,传言成了流言,从而导致最后的结果与善良的初衷背道而驰。
特别是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大背景下,在全国绝大多数人都自觉“宅”了一段时间后,在原本丰富的人际沟通交流方式被迅速缩减后,网络上的任何一点小浪花都会被放大,容易成为焦虑情绪的一种最简单直接的宣泄途径,更会裹挟着一部分“无所适从”而一路“滚雪球”。
如何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跑赢那些引起人心恐慌的流言?回溯人类漫长的发展史,科学,一直是我们手中最有力的武器。而在对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研究部署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过一个词,科学防治,为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
当前,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呈胶着之势,我们要继续用好科学的武器,让科学防治贯穿于疫情防控全过程,为必定到来的最终胜利提供强有力支撑。
什么是科学防治?这不仅指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全面准确地研判疫情,采取针对性措施,更强调的是——要强化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养,不断涵养科学理性的社会心态。
疫情防控,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在第一线。我们既不能心存侥幸,马虎懈怠,也不能惊慌失措,无所适从。要科学认识,理性判断。比如,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能学会有效甄别信息的含金量;能理性分析,不一叶障目;要学会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更要有大局观、全局观,不因触及个人利益而否定全局。就如同来自基层一线的打趣:虽身居陋室,仍心怀天下。
相关部门、权威媒体,也要坚持第一时间给出真相、回应疑虑,着力加强对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帮助公众科学地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并以此为契机在社会形成尊崇科学、相信科学的氛围,有效纾解焦虑情绪,消除恐慌心理,构筑起一道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抗击疫情的坚实防线。
作者:顾一琼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