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正式“官宣”;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在即,这一资本市场重大制度创新已在上海落地开花,并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改革效应。
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科创板总市值5664亿元,流通市值796亿元;36只股票全部上涨,较发行价平均涨幅103%,涨幅中位数为91%。科创板累计成交额9325亿元,日均141亿元,目前换手率稳定在4%至9%之间。
对于正在全力推进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上海来说,科创板绝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个板块。不到一年时间,从制度规则迅速落地,系统技术准备充分,发行上市审核系统开工运行,到挂牌交易启动,这个全新的市场为金融资本与科创要素架起了一条高速通道,为整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制度创新“破冰”,令全球最大指数公司刮目相看
越来越多业内专家已经达成这项共识:一个更有韧性、更有活力的资本市场,是未来全球金融中心的关键所在。纵观科创板率先“破冰”的种种制度创新,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允许“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等,都指向了包容性、适应性,不断向成熟市场靠拢。
这些改革的努力显然已经引起了国际投资市场的关注。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明晟公司(MSCI)宣布从下月起将科创板上市股票中符合条件的个股纳入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GIMI)。这意味着,开市仅过百天的科创板已令这家全球最大指数公司刮目相看。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表示,从开放程度看,MSCI纳入中国科创板,代表了全球投资者对科创板的认可。
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A股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吴晓辉对科创板有着高度评价。他认为,创立科创板的整套理念重心都是革命性的,包括高科技板块为主、推行试点注册制以及以市场化为主导的定价机制。
激发市场活力,让资本敢投“科创幼苗”
科创板上市后,上海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徐杨最明显的感觉是“竞争者更多了”。原先,徐杨所在企业的主投方向为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行业。这些行业的主要特点是投资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因此,很少有社会资本敢于入局。
目标直接面向科技创新的科创板带来了不一样的局面——更多社会资本有机会全面了解这些新兴企业的运营情况、未来发展,也让他们更敢于将手上的资金投向科创“幼苗”。
徐杨告诉记者,上海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是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此前,中微半导体并不符合资本市场原有的上市硬性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融资和扩张速度。成为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后,这家企业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最新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中微半导体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为1.3亿元,同比增长达398.83%。
随着科创板稳步成长,徐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企业像中微半导体一样走上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上海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在按照“培育一批、申报一批、梳理一批”的原则,寻找更多科创板“种子选手”。
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组A股资本巿场华东区合伙人赵海舟认为,在市场化定价方式下,科创板的表现十分稳定。不久的将来,将有数家独角兽公司或市值高的新经济公司登陆科创板。
金融“适配”科创,提升区域“创新浓度”
在上海,拥有22个分园的“大张江”已孕育出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这无疑是科创板上市后,区域“创新浓度”提升的有力印证。不少专家直言,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科创板的推出与这一目标“高度适配”。
就在不久前,一份《关于着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上海为支持科创板落地制定的配套文件,为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成长性高的科创企业注入源头活水,为科创板源源不断提供上市资源,促进科创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联动发展。
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将力争用5年时间,建设成为服务全国科创企业的重要投融资中心、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
作者:唐玮婕 王嘉旖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