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从家乡来到我一直向往的魔都念大学,每年年底都盼望学校早点放假,回家过年。而在2012年我研究生毕业了,本是工作后要经历的第一个春运,我却避开了。
原因很简单,我刚生完宝宝,还在月子期间,没法出门。
年三十晚上睡前,我回想着经历过的春运一幕幕,就像上演着微电影一样。
2007年,第一年赶春运,才尝到那异样的滋味。奔赴火车站的忙碌,进站检票的长队,候车室的无座等待,检票后的排队上车,坐票车厢的人满为患,每个人还大包小包拎着最少三个行李,带小孩的家长更是手足不够使。
2008年,由于没钱买卧铺,也没买到坐票,只好站票凑合。夜间十一个小时的站立,不时抖动的大小腿,不停打架的眼皮,一脸疲惫的面容。各种声音一应俱全,时而响起小孩的哭声,时而传来远方的大笑声,时而引起轰动的对骂声,时而蔓延着列车销售人员的叫卖声。
2009年,有90后的陪伴。坐我对面的是两个90后男孩,他们是广州人,出来不为了挣钱,只是出来转悠。90后在我们80后看来是更向往自由、敢于张扬个性的一代。途中,90后们一边打着80分,一边眉飞色舞地叙述着他们在途中遇到的各种有趣的人和事,还说我们是不懂享受的人。
2010年,进入大四的我,已没有多少课程,早早的就赶赴家中,坐票车厢只有寥寥几个人站着,大家都在庆幸着可以幸免春运高峰,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笑容。
2011年,二哥和我在一个学校念书了,算是有了个伴,我们一块渡过春运。一路上,二哥帮我拿着部分行李,还不时问我要不要再帮我拿点。我心里美滋滋的,第一次和家人一起回家过年。
2012年,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春运途中已无暇去关注身边事物,而是拿了本书籍开始准备着面试的重点。休息间隙,发现身边有很多人都是和我同时毕业的伙伴。我们展开了激烈的谈话,有的说要留在上海工作,有的说要跟随男朋友去南京工作,有的说要回老家工作方便照顾父母,有的说要出国继续深造……
2013年,我没有在春运这部微电影中出现。但我却多么希望我能够赶赴它的现场,亲临其中。因为今年,与我有别样情怀的外婆九十高龄了,我多么希望能够在外婆的大寿上亲自送上属于我的祝福。
春运还在继续,微电影也将不断上演。
文/陈思平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