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07年5月30日 文汇报
也许是日本人性格中无处不在的双重性与矛盾,最终让长于描摹男女之爱的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七旬高龄,写出了浓缩他一生所思所得的杂文新书《钝感力》。与此同时,他又在拿手的情感路子上大步前行,推出最新的情爱小说《爱的流放地》,再一次逼视和追问爱的极致体验。昨天下午,渡边淳一来到上海,参加新作《钝感力》中文版的首发式。他说:“说我转型,这是一个误解。作为小说家,我只对人的处境感兴趣。”
《钝感力》印数逾百万
《钝感力》今年2月在日本出版,立即造成轰动,首印4万册一抢而空,连续数周高居全日本畅销书排行榜首位。三个月来累计印数已超过100万册。图书的热销,也使“钝感力”迅速成为日本最新流行语。
“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指的是“拥有迟钝而坚强的神经,不会因为一些琐碎消失而产生情绪的波动。”渡边谈到,初次
体验到“钝感力”是他在从事外科医生时,医院上下关系严格,小医生容易受到呵斥,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段经历让他体悟到与其做一个敏感的人,不如自我改造成一个神经粗大、迟钝而有耐力的人,可以有效对抗外界的琐事。随着年龄增大,作家越发感到“我们的社会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维系的”,“现代人待人处事具备有益的钝感力”,易于同他人和周边环境和谐相处。
在阅尽沧桑后,这位年逾七旬的智者以10万字的篇幅论述了“钝感力”在恋爱、婚姻、家庭、人生、事业、职场、对待疾病、生存环境等方面的表现和作用。
对女性充满深切爱意
三年前,因为《丈夫这东西》渡边淳一曾来过上海,深感上海的魅力。所以他在见面会上特别提出,希望上海媒体提出的问题,能加深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对于有记者问他,从描写男女情爱到写处世散文,渡边先生是否考虑转型的问题。渡边淳一说,他这样重视写男女之爱,是因为他本人对女性充满了深切的爱意。事实上,渡边的文学启蒙来自高二年级刻骨铭心地爱上了一个女同学,为她喜、为她悲,最后还是失去了她。从此之后,渡边就开始用心思考这个人生的课题。之所以这么长时间一直关注男女之爱,是因为人生的原点就是爱,爱能燃烧生命,对抗死亡。爱是全世界共通的话题,亘古常青。渡边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爱不再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有人认为“爱是不带有任何社会性的”,其实是不对的,爱的处境时时被社会左右,但是作为小说家,他只对人的处境感兴趣,并不因为他写了社会性的那些思考,就放弃了对感情的永不停止的思索。
新小说中文版将出版
他的最新小说《爱的流放地》延续了《失乐园》的风格,主题依然是探讨“成年人之间的纯爱”。和《失》不同的是,新作更倾向于探讨男女追求性爱巅峰的差异和现实社会的伦理对不伦之恋的束缚和规范。这次的散文集《钝感力》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作对女性和现代婚姻的感悟,只是从表面的浪漫转为另外一种对爱的主题的摸索。
渡边淳一说,在日本,许多青少年往往被封闭在家里学习,一旦走上社会就出现不擅长人际交往的情况,往往导致抑郁、失眠、神经质等现象。渡边对中国现在的年轻人也表示类似的关切。他说“钝感力”和中国文化中的“难得糊涂”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强调,“钝感”不是单纯的迟钝,而是对周围的一切排除干扰勇往直前的态度,是一种积极向前的人生态度。而“钝感力”则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爱是“钝感力”的源泉。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为当前竞争激烈、复杂多元社会中的现代人提供一种避免神经紧张、反应过度的平衡方式。据悉,渡边淳一昨天晚上还在上海师范大学发表“人生的智慧”的主题演讲,今天下午将到福州路上海书城同广大读者见面并签售他的新作《钝感力》。
文汇报记者 陈熙涵 周旭峰